课题研究记录表(2025.6)

作者: 时间:2025-06-20 点击数:

 

课题题目

多级实践基地为依托的“田园STEAM”课程开发研究

课题类别

苏州规划

立项

立项编号

2021/X/02/015/03

出席对象

张伟、龚晓峰、俞霞、田鸣鸣、沈叶、苏伟、陶丽珏

地点

多功能教室

时间

2025 5 15

研究主题

小小蚕农探秘计划——蚕桑主题项目化学习方案

 

所要解决问题

思考在原有基础上提档升级,做好“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开发

研究方法

课例研究

1. 驱动问题:一条小小的蚕宝宝,如何吐出神奇的丝线,连接起自然奥秘、劳动智慧与千年文明?

2. 思考:生命科学和传统文化结合。蚕桑主题天然具备多重教育价值:科学层面能观察完全变态发育,技术层面涉及抽丝剥茧,文化层面有丝绸之路背景,还有劳动教育的养蚕实践。不过要避免变成单纯的养蚕手工课,必须强化探究性。

“小小蚕农”探秘计划——蚕桑主题项目化学习方案(三四年级)

核心问题: 一条小小的蚕宝宝,如何吐出神奇的丝线,连接起自然奥秘、劳动智慧与千年文明?

驱动任务: 组建“蚕桑探秘小队”,亲身经历养蚕全过程,探究蚕的生命奥秘,体验传统缫丝技艺,并策划一场展示蚕桑科学与文化的“春日蚕桑博览会”。

学科融合: 科学 (S)、技术 (T)、工程 (E)、艺术 (A) + 语文、劳动、社会/历史

 

目标:

S (生命科学): 观察记录蚕的完整生命周期(卵→幼虫→蛹→成虫),了解其形态变化、食性(桑叶)、行为特点;初步理解吐丝结茧的生物学意义。

T (传统技艺): 学习并实践简易的抽丝剥茧方法(如手工缫丝),体验从茧到丝的转变过程。

E (问题解决): 设计并制作简易、安全的“蚕宝宝之家”(蚕房),解决养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如温湿度、清洁、桑叶保鲜)。

A (艺术表达): 运用多种艺术形式(绘画、手工、表演等)表现蚕的生命历程、蚕桑劳动场景或相关文化故事。

文化认同与劳动精神: 了解蚕桑文化在中国历史(如丝绸之路)和生活中的重要性,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喜悦,培养对传统智慧的尊重和责任感。

物化成果

项目化方案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太仓市浮桥镇九曲小学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0288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