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月研究计划表”审核表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名称:传统节日3S文化实践体验课程开发研究
级别类型:太规划课题
课题编号:L2022039
主持人:俞霞
所在单位:太仓市浮桥镇九曲小学
立项时间:2022年6月
开题时间:2022年10月
中期时间:2024年6月
拟结题时间:2024年12月
课题研究内容初稿:(开题论证前课题组自己写的)
(一)核心概念界定:
1.节日
在《现代汉语词典》当中明确指出, “节日一方面指传统的节日,庆祝或是祭祀的日子,如清明节、春节等;另一方面指纪念日,如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 节、十一国庆节等。"在本课题中主要研究第一种节日。
2.中国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宝贵财富,更是传统文化的驿站,用以承载民族认同感、传承民族文化生命、增强民族凝聚力”。传统节日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产物,这些传统节日蕴含了整个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特质和情感特质。在本研究中,中国传统节日是指一些由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凝聚形成的,本身包含着一定历史文化内涵和特定庆祝仪式、活动的固定不变的日子。本研究要探讨的传统节日,主要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六种重要的传统节日,不仅具有深刻的代表性,也蕴含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当属中华民族的节日之花。
3.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中国传统节日是在农耕社会发展起来的,在人们世世代代的努力下不断传承和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活动愈加丰富,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也更加紧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重要的财富,代表着中国重要的传统文化,这种文化具有喜庆祭祀性、群体共乐性、广泛的社交性、传承革新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在展现民族特有的精神、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实现社会的和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4.3S
“3S”:具体指诗(shi)词文化、民风民俗(su)、传统美食(shi)中三个词汇中”“诗”“俗”“食”的拼音首字母。在本课题中,攫取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劳动人民在生活中创造出来、并主动参与到其中的多种多样的传统节日活动传承下来的,集中展现了属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价值取向、精神信仰、审美情趣等文化中的诗词文化、民风民俗文化、传统美食文化进行实践体验研究。
5.实践体验课程
实践体验课程是一门区别于学科课程,注重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并将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作为课程主题,以培养学生的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要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3.构建传统节日课程的科学评价体系
(1)注重评价的多元化
首先,在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活动中要鼓励小学生采用多样的活动方式和成果展现方式。
其次,采用档案袋评价、研讨性评价、展示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
最后,建立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课程评价体系。
(2)注重评价的过程性
在评价活动课程中的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活动时,要把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的评价贯穿于整个课程活动过程中,要关注小学生通过节日主题活动在知识、能力以及情感等方面的成长。
(3)注重评价的反思性
要注重通过评价反思发现课程的不足之处,以实施改进措施。
三、课题研究内容优化稿:
(一)论证专家对研究内容方面的建议:
专家姓名、单位及建议:
一、太仓市港城小学 俞芳芳校长
(一)肯定之处:
1.“传统节日3S文化实践体验课程开发研究”选题有研究价值
2022版课程方案刚刚颁布,其中就指出“准确理解和把握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改革的各项要求,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主题教育有机融⼊课程,增强课程思想性。”。“充分利用地方特色教育资源,注重用好中华优秀传统⽂化资源和红色资源, 强化实践性、体验性、选择性,促进学生认识家乡,涵养家国情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研究目标定位准确,紧紧围绕研究核心展开。
课题研究能明确研究现状,为其他目标实施奠定基础。课题能够从美食、民俗、诗词三个较小的切入口开展研究,比较符合小学生实际能力。
3.研究思路清晰、方法明确
从调查分析现状,到提出解决方案,再进行探索实践研究,形成预期成效。各阶段,研究责任分工明确,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得当,规划实施步骤科学合理。
(二)论证意见:
1.在评价方式上采用档案袋的评价比较难操作。建议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评价。
2.核心概念中“节日”并没有特定的含义,建议删去,无需界定。核心概念中的“中国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课题题目中没有强调“中国”。界定时注意语言的精准姓。
修改(优化、细化)后的研究内容:
1.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也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历史产物,这些传统节日蕴含了整个民族独特的精神特质和情感特质。在本研究中,传统节日是指一些由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凝聚形成的,本身包含着一定历史文化内涵和特定庆祝仪式、活动的固定不变的日子。本研究要探讨的传统节日,主要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六种重要的传统节日,不仅具有深刻的代表性,也蕴含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当属中华民族的节日之花。
2.“3S”文化
“3S”文化:具体指诗(shi)词文化、民风民俗(su)、传统美食(shi)中三个词汇中”“诗”“俗”“食”的拼音首字母。在本课题中,攫取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劳动人民在生活中创造出来、并主动参与到其中的多种多样的传统节日活动传承下来的,集中展现了属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价值取向、精神信仰、审美情趣等文化中的诗词文化、民风民俗文化、传统美食文化进行实践体验研究。
3.实践体验课程
实践体验课程是一门区别于学科课程,注重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并将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作为课程主题,以培养学生的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要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4.传统节日“3S”文化实践体验课程研究
传统节日“3S”文化实践体验课程研究强调“学科融合”的核心理念,以传统节日文化里的诗词文化、民风民俗文化和美食文化为依托,发掘特色课程资源,明确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方式以及管理评价等重要内容,建构传统节日“3S”文化实践体验课程体系,探索切合农村学校实际的传统节日文化课程研发路径和管理方法,实现课程育人模式的深入转变,打造农村学校特色德育课程品牌,促进师生健康可持续发展。
3.构建传统节日课程的科学评价体系
(1)注重评价的多元化
首先,在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活动中要鼓励小学生采用多样的活动方式和成果展现方式。
其次,采用研讨性评价、展示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
(2)注重评价的过程性
在评价活动课程中的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活动时,要把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的评价贯穿于整个课程活动过程中,要关注小学生通过节日主题活动在知识、能力以及情感等方面的成长。
(3)注重评价的反思性
要注重通过评价反思发现课程的不足之处,以实施改进措施。
四、2024年度课题研究月计划表(把上述“”单横线的黄色字体的2024年度各内容分解到各月份,转换为相应的当月研究主题)
时 间 |
活动主题 |
所要解决的问题 |
活动形式与内容 |
研究方法 |
预期成果 |
2024年 2月 |
“跨学科主题学习”在各学科中如何开展 |
教师理解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性和必然趋势。 |
形式:汇报 内容: 1.你任务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什么? 2.针对传统节日文化课程,你如何就你本学科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 |
文献学习读书交流 |
读书心得 |
2024年 3月 |
总结“喜闹元宵”得失 思考:寄思清明课程方案 |
1. 成果以何种形式呈现 2. 课程如何评价 |
形式:研讨 内容: 1. 诗词美食民俗成果如何呈现?(编辑成册) |
经验总结法 |
1. “喜闹元宵”微推 2. “喜闹元宵”课程资料 |
2024年 4月 |
思考:寄思清明课程方案 |
设计课例 |
形式:研讨 内容: 1. 课堂评价量表设计 2. 课堂活动设计 3.学生活动手册 |
研讨 |
1. 课堂评价量表 2. “寄思清明”微推 3. “寄思清明”课程资料 |
2024年 5月 |
中期报告 |
总结课题前一阶段得失,形成中期报告 |
形式:研讨 内容: 中期报告初稿修改 |
研讨 |
中期报告 |
6月 |
1. 中期汇报 2. “浓情端午”课程设计 |
设计课例 |
形式:研讨 内容: 1.课堂评价量表设计 2.课堂活动设计 3.学生活动手册 |
汇报 研讨 |
1.课堂评价量表 2.“浓情端午”微推 “浓情端午”课程资料 |
五、2024年度“课题研究月计划表”审核:
学校教科室审核时间:2024年3月4日 审核人:俞霞
教育集团审核时间: 2024年3月7日 审核人:孙梅芳
科研员审核时间: 2024年 月 日 审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