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佳怡老师:
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
自己和自己比不仅适用于教师自身的成长,也适用于对孩子的教育。小的时候,我们或多或少都听过这样一句话:你看某某某,他怎么又懂事,成绩又好。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我们大多数人总是容易被周围所影响,总是不自觉地看向他人,拿自己与他人比较,时而忘了专注地走自己的路。
成为老师后,我也会对一些“后进生”说:你看看某某某,他写作业速度又快,正确率又高。虽然我的本意是想借助榜样的力量,激发他们前进的动力,但是孩子们的反应却是更加泄气,也许我的话被他们理解为你比别人差很多。朝更优秀的人看齐,确实会促使人进步,但是也会使人产生焦虑,过于焦虑反而会让他们不知所措。所以我认为老师不要单单横向地进行个体与个体间的比较,而应该多关注个体的纵向比较。多观察孩子在不同时候的前后变化,抓住他们有进步的地方,及时给予表扬,同时指导他们下一步往哪里走、怎么走,逐渐培养他们今天比昨天进步一点的意识。
之前带一年级的时候,课间经常有孩子会主动和我聊天,分享他们新买的东西和他们的所见所闻。特别是在周一的早上,有孩子经常找我说他周末发生的事。我拿不出同等的热情去回应他们,基本就是附和一声,次数多了,我甚至觉得这没什么好分享的。现在带到三四年级,我才发现他们天真的爱分享的时期逐渐过去了。 二年级的时候,有转校生转进我们班,其中有一个孩子老师找他订正作业,经常到处找不到人,我因为这个事情批评过他几次。其实是他刚转来对新校园有很多好奇,所以才在校园里到处逛。
周忆老师:
1、真诚关爱学生
一个好老师首先要关心学生,关爱学生。他强调,教师应该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来对待,关注他们的成长,关心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这种真诚的关爱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从而更加信任老师,愿意向老师敞开心扉。
和大家分享一个案例:之前,班里转来了一位新同学,他叫小明,由于搬家原因转到了这个学校。小明在之前的学校成绩就不太好,而且因为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差,性格也比较内向。我发现小明在第一天上课时就表现得非常不自信,甚至有些胆怯。
所以我决定采取措施帮助小明。我主动与小明沟通,了解他的学习情况和生活习惯。还向小明的父母与同学了解的情况,并鼓励他们多与小明交流。其次,和其他任课老师一起商量为小明制定了个性化的学习计划,针对他的弱点和不足进行辅导和训练。鼓励小明积极参加班级的各项活动,增强自信和团队合作精神。最后小明的学习状态逐渐好转,学习成绩也慢慢提高了。关爱每一个学生是一个教师的职责,这需要教师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了解每一个学生。
2、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因此,教师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同时,教师还要注重自己的修养,提高自己的素质,这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
下面是一个教师以身作则的小故事:
班级打扫卫生,我发现班级里的垃圾桶已经满了,但是负责倒垃圾的学生去交作业了。然后我主动拿起教室角落里的垃圾袋,把垃圾桶里的垃圾都清理干净,扔到学校专门的垃圾场。
整个过程中,我非常认真、仔细地清理垃圾桶,我就说了一句话:我也是这个班的一份子。这个过程被班里的学生看在眼里,通过这件事我不但向学生传递了一种正能量,教会了学生如何对待生活中的小事,如何做到有担当、有责任心,作为班主任我以身作则,这个小小的行动也让学生更加尊敬和信任我。
3、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具有自己的个性和兴趣。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以下是一个发现学生闪光点的案例:
有一个学生她非常喜欢音乐,尤其是唱歌。然而,他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这让他感到很沮丧和失落。我发现了她对音乐的热爱和天赋,所以我觉得支持她。我和她的父母沟通交流,告诉他们这个学生在音乐上面非诚有天赋,一直受到音乐老师的表扬。家长也愿意支持孩子往音乐方面深造。另外,学校的音乐老师为她提供专业的音乐辅导和帮助。只要学校有艺术节,我都会让她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在艺术节上,她的演唱得到了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和赞赏。自信心也逐渐得到提高,人也开朗活泼起来。最后她今年考取了一所艺术大学。
![](/__local/0/35/F0/2BD3E016783B75B01EED4C2BB55_FF36A5A4_1828B.jpg)
![](/__local/B/F4/8E/C7C16FAD43561507F1A0949A87C_0F96C467_1B3B4.jpg)